來源:mjjcn.com 作者:Keen
2016年8月29日是一代天王邁克爾•傑克遜的58歲誕辰,與此同時,一本全面解讀傑克遜商業智慧的特別傳記將在中國出版,書名為《邁克爾•傑克遜的商業王朝:10億美元帝國的興衰與重生》。
這是首部從商業運作和音樂產業的角度來探討邁克爾•傑克遜傳奇的重磅著作。此書由《福布斯》音樂版資深編輯紮克•歐莫里•格林伯格采寫,講述了樂壇天王如何白手起家,發展起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的商業傳奇,同時再現名利場喧囂,哀歎人性的脆弱。
格林伯格現居住在紐約。他的第一本著作是關於嘻哈天王Jay Z的傳記《心靈帝國》,被彭博新聞社稱為“年度最佳搖滾圖書之一”。2007年,格林伯格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就成為《福布斯》雜誌社的一員,先後報導過養老金醜聞、戰後塞拉里昂的旅遊業等事件,並為賈斯丁•比伯和托比•凱斯撰寫過封面專題。格林伯格的文章還頻繁發表於《華盛頓郵報》《體育畫報》等報刊雜誌。
根據書中展現的畫卷,邁克爾•傑克遜前半生可謂極盡輝煌,除了買下披頭士的歌曲版權集外,他還發佈過自己的運動鞋、服飾品牌、唱片廠牌和電子遊戲,他將名氣轉化為實利,在業內引發了一次根本性的變革,並為Jay Z和“吹牛老爹”等藝人兼企業家的誕生鋪平了道路。
傑克遜被很多人認為是史上最偉大的藝人,但他後半生的艱難狀況掩蓋了他商業帝國的輝煌故事。在過分專注完美的驅動下,傑克遜的財務帝國最終走向了衰落,不過在英年早逝前,在他的個人藝術生涯裡,他已獲利超過11億美元。而他生前建立的產業,則在他去世後的五年時間裡,為他再賺進了7億美元——比同一時間段內的任何獨唱藝人都賺得多。
《邁克爾•傑克遜的商業王朝》講述了他財務世界的起起落落。《福布斯》高級編輯紮克•歐莫里•格林伯格跟隨傑克遜的腳步從印第安那州的加里市走到了夢幻莊園,再走訪至紐約、內華達和愛爾蘭等地。在這一路上,格林伯格採訪了上百人,其中包括説明傑克遜建立帝國的音樂高管(貝裡•戈迪、約翰•布蘭卡、沃爾特•耶尼科夫)、曾經和他合作過的音樂人(50 Cent、雪瑞兒•克洛、布魯斯•斯維迪恩)、以及傑克遜的家人,甚至還有一些億萬富翁。其他內幕資料則來源於法庭檔和獨家曝光的傑克遜私人筆記摘錄等。
這個財富故事講述了一個貧窮孩童如何從窮鄉僻壤白手起家,將自己轉化成了一個價值十億美元的商業聚合體,以及他在這個過程中的精明行為和犯下的錯誤,這讓傑克遜成為了一個極具價值的經典案例,供未來的一代代音樂人,以及樂迷和流行文化的粉絲們研究學習。
《邁克爾•傑克遜的商業王朝》中文譯本由資深媒體人、邁克爾傑克遜中國網管理人Keen和他的團隊翻譯,由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預計9月初正式登陸各地書架。
引言
在20世紀80 年代中期,每隔幾個月,幾位美國最精明的商人就會聚到一起,為一個價值10 億美元的娛樂集團出謀劃策。
這家公司非正式的投資委員會的成員包括:大衛•格芬(David Geffen),此人曾創建過多個唱片公司,並在創立夢工廠後,成為了好萊塢最富有的人之一;約翰•詹森(John Johnson),他創辦了《烏木》(Ebony)雜誌,並成為了第一個出現在《福布斯》400 美國富豪榜上的黑人;約翰•布蘭卡(John Branca),他後來為十多位入主過搖滾名人堂的巨星們打理財務,其中包括“沙灘男孩”樂隊(Beach Boys)和“滾石”(Rolling Stones)樂隊;以及邁克爾•傑克遜——“流行音樂之王”,該公司董事局的主席,他習慣戴著墨鏡,看起來神秘莫測。
這家備受爭議的娛樂公司,它的股票從未在紐約證券市場或納斯達克上交易過。儘管大多數人甚至並不認為它是一家真正的公司,但這家跨國集團的產品卻在過去幾十年裡被數十億的人消費過。如果這個團體真被公司化的話,它的名稱應該叫做邁克爾•傑克遜的商業王朝。
1985 年,這家企業集團進行了它最巨額的一筆投資——收購ATV。ATV 公司旗下擁有珍貴的“披頭士”(The Beatles)樂隊音樂出版曲庫,其涵蓋了這個樂隊的大部分暢銷金曲,包括《昨日》(Yesterday)、《一起來》(Come Together)、《嗨,裘蒂》(Hey Jude)等數百首歌。
但在收購合同圓滿簽定前幾個月的一次投資委員會會議上,這次收購看上去還不太可行。邁克爾•傑克遜的商業王朝曾與澳大利亞億萬富豪羅伯特•霍爾姆斯•阿•考特(Robert Holmes à Court)進行過深入商談,後者對ATV 的報價飆升超過4 000 萬美元——這讓傑克遜公司的內部核心成員對如何繼續推進該收購專案產生了分歧。
一名非委員會成員的親信、哥倫比亞唱片公司老總沃爾特•耶尼科夫(Walter Yetnikoff)認為這個價格過高,這個觀點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大衛•格芬也認為:“你們這些傢夥瘋了。”約翰•詹森則有不同看法,他告訴傑克遜說:“這是你堅信並想要得到的東西,別因為價格的問題讓交易告吹了。”
傑克遜不想讓任何人不安,所以他閉口不言——就如他經常在會議中表現的那樣——但他已經做出了決定。他在一張財務報表背後潦草寫了一段話,從桌下傳給了約翰•布蘭卡。
“約翰,請不要討價還價了,”上面寫道,“我不想失去這個交易……這是屬於我的曲庫。”
幾個月後,傑克遜出資4 750 萬美元買下了ATV。時至今日,僅這個投資項目的價值就超過10 億美元。
—
2009 年,邁克爾•傑克遜突然離世後,他留在身後的王朝規模有力地證明瞭他不僅有一家大公司,而且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家大公司。他不只是這個王朝背後的創始人和具備創造性的力量,也是這家公司最重要的產品。在20 世紀80 年代中期,他主宰著一個團體,這個團體包括約翰•布蘭卡(如果你願意這麼認為的話,他算是傑克遜的首席執行官)、經紀人弗蘭克•迪裡奧(他的首席行銷官),以及其他幾個人。
傑克遜和他的團隊製造了很多改變遊戲規則的事件,遠遠不只收購ATV 那麼簡單。其中包括:創作並行銷了《顫慄》(Thriller)這張史上最暢銷的唱片(粗略估計約1 億張的銷量);與百事可樂公司簽下史無前例的廣告合約(1983 年520 萬美元,1987 年1 000 萬美元,1990 年1 500 萬美元);舉辦了創紀錄的《飆》巡演(總票房為1.25 億美元),吸引了440萬人到場,每張票價約35 美元。如果按現在的市值每張票130 美元來計算的話,巡演的總票房將會超過5 億美元,它會是史上第二最賺錢的巡演;如果按200 美元一張票來計算,那它就是第一。
“我每晚都在見證著他身上的神性,”雪瑞兒•克洛(Sheryl Crow)說,她曾是傑克遜《飆》巡演的伴唱歌手。“他有一種無法名狀的特質——你能看到那種特質,你無法解釋為何能感覺到房間裡的分子都在變化,但你就是知道。”
或許最重要的是,傑克遜從根本上永遠地改變了用名氣吸金的準則。除了拍攝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音樂錄影帶、出演電影以及撰寫暢銷自傳外,他還推出了一個同名服裝品牌;與世嘉株式會社a 合作將自己的形象植入電子遊戲;還和拉蓋爾(LA Gear)公司推出一款以他冠名的運動鞋,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該公司給他的預付金比耐克公司付給邁克爾•喬丹的還要高。總而言之,他在職業生涯中共掙得了11 億美元——如果算入通貨膨脹因素,則應是19 億美元(見附錄裡的年度明細)。
“他有敏銳的直覺,更多,更多,更多;更好,更好,更好。”桑迪•加林(Sandy Gallin)說,他在20 世紀90 年代前半期擔任傑克遜的經紀人,“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進行談判。無論其他人提供什麼,他都想要更多。”
傑克遜徹底顛覆了藝人作為訂約人的常規,並給出了一條新的道路——藝人也可以作為所有人。在ATV 交易之外,他還拿下了自己錄音母帶和作品的版權,並通過在索尼旗下成立合資公司來留下自己的音樂印記。
但並非所有的佈局都如他所願,有一些投資並不成功。比如,他曾試圖收購破產的漫威漫畫,這比迪士尼最終以40 億美元收購這家漫畫公司早了10 年。但大多數的投資還是為他賺到了數千萬美元——並為他成為當代的名流巨擘鋪平了道路。
“如果要比較的話,邁克爾•傑克遜遠遠超越了說唱歌手Jay Z、我本人或任何做過類似事情的人。”說唱歌手50 Cent 說,他在幾年後完成了鞋、衣、唱片公司的三連勝投資佈局。50 Cent 還補充道,傑克遜正是造成“當下音樂為何如此的原因,你看到的是(之前)在專業選手保留區域內發生的變革”。
因為這些原因,其他很多超級巨星依然將傑克遜奉為“流行音樂之王”,並將他當作臺上和台下的先驅,儘管他也有過失敗的案例。“他極其聰明,”同樣集演員、音樂人、企業家於一身的盧達克裡斯(Ludacris)說,“這是我的觀點,因為我還是瞭解所涉足的商業的,我關注甚至研究了他做過的一切。”超級製作人法瑞爾•威廉姆斯(Pharrell Williams)補充道:“他想事情總是那麼超前。”
—
這位天王早年作為“傑克遜五兄弟”成員之一,在黑人劇院和夜總會(俗稱“奇特林圈”)巡演,邁克爾•傑克遜商業王朝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吧。在演出的時候,傑克遜遇見了很多著名音樂人,比如史摩基•羅賓遜(Smokey Robinson)、格蕾迪斯•奈特(Gladys Knight)和傑基•威爾遜(Jackie Wilson)。甚至在7 歲時,他的問題就一個接一個,問的問題不只是關於他們的表演,還關於音樂業如何運轉。
一路走來,傑克遜逐漸成為完美主義者,這也是他暴虐的父親在他排練失誤後用拳頭搗進他體內的“東西”。在9 歲時,傑克遜有了一個相對來說更加友善、更加溫和的導師,那就是貝裡•戈迪(Berry Gordy)。貝裡•戈迪創建了自己的娛樂集團——摩城唱片公司,並在1968 年把傑克遜五兄弟簽到旗下。在戈迪的指導下,傑克遜像海綿一樣汲取著如何創作、錄音、行銷的技能,並學著從歌曲中獲利。
“我是一個有許多規矩和想法的人,”戈迪說,“比如……‘你必須要在前20 秒時間內抓住你的觀眾;如果你做不到,那麼你就不能發行這首歌’,而且‘這不取決於你下多少功夫去推廣它,不取決於這個,而是取決於音樂本身’。”
傑克遜的早年經歷為他成年後在顧問們的幫助下簽下大單鋪平了道路。這群顧問包括他多年的律師約翰•布蘭卡,此人是傑克遜在21 歲時親手選中的。這位律師在《顫慄》發行前,就為傑克遜爭取到了創業內新高的版稅,而《顫慄》現在依然是史上最暢銷的專輯。布蘭卡還幫助傑克遜拿下了“披頭士”、“麵包”(Bread)樂隊、“斯萊和斯通一家”(Sly and the Family Stone)的曲庫,以及“貓王”艾維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的一些歌曲的版權。
“邁克爾•傑克遜一直以來的想法就是要做個商人,收購公司,”Def Jam 唱片公司的前總裁凱文•賴爾斯(Kevin Liles)說,“(這就像)一個邁克爾•傑克遜的私募股權公司。”傑克遜在1988 年以1 750 萬美元購入他的夢幻莊園,現在夢幻莊園的價格飆升。一些房地產資深人士說,在公開市場上夢幻莊園現在可以賣到7 500 萬到1 億美元。
在他團隊的幫助下,傑克遜也給現代音樂錄影帶來了革命。他克服了MTV 電視頻道的強大阻力,這個音樂頻道曾大規模回避播放黑人藝人的音樂,但最終卻臣服於傑克遜的《比莉•珍》(Billie Jean)。他後來的“短篇電影”——他喜歡這麼稱呼他的音樂錄影——包括《避開》(Beat It)和《顫慄》,從藝術上和商業上打破了一支錄影應該如何表現的固有概念。今天,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獨有的國家電影目錄中,只有一支音樂錄影被收錄入冊,那就是《顫慄》。
“照我看來,那是個起點。從那時起,音樂錄影才變成了推銷音樂的主要工具,”《喲! MTV 說唱》(Yo! MTV Raps)節目有“非凡五人組之弗雷迪”(Fred“ Fab 5 Freddy”Brathwait)之稱的多年的主持人弗雷德•布拉斯維特說,“電臺播放當然很重要,但你能看到這個藝人並且這個藝人還能表演得很棒,這有助於鞏固其形象,並能讓其隨著音樂聲變得令人難以忘懷。”
傑克遜還想要給他團隊中的每個人都灌輸一種行銷理念。1986 年,他送給每個人一本《華麗騙局》(Humbug),這是馬戲團經理人P. T. 巴納姆(P. T. Barnum)的傳記,傑克遜想要他的人生成為地球上最精彩的演出。在他的堅持下,助手們在主流出版物和小報上為他植入了很多奇異的故事。
但巴納姆是一個複雜的榜樣。儘管前文提到的那本傳記裡把他描述成或許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表演者,但書中也披露他是“一個頑固的商人,不遵循任何作戰計畫去取得勝利”,巴納姆也是一個認為任何宣傳都有好處的人,同時也是一個“自覺的又焦慮獲得國民感恩”的人。有時,同樣的字句亦可用來描述“流行音樂之王”。
傑克遜在20 世紀80 年代末停止供應新鮮故事素材後,媒體開始自給自足。聳人聽聞的新聞標題伴隨了他的一生。比如,《邁克爾•傑克遜:歌手“王子”使用超能力來讓我的猩猩發瘋》;在他死後話題也形影不離,比如《邁克爾•傑克遜還活著——並打算競選總統》。當他在1993 年被控猥褻兒童後,他的形象遭遇巨大打擊,並持續影響了他整個後半生,因整容手術和白癜風而使他不斷改變的容顏也沒能為他的名譽加分。
即便如此,傑克遜依然在他最後10 年和後半生裡取得過一些勝利。在商業方面,他和他的團隊說服索尼公司付出了1.15 億美元來獲得特權,將索尼的出版部門和他擁有的曲庫合併,創建索尼/ATV,這個合資企業現在價值20 億美元。他在海外為數百萬的歌迷表演,以支持宣傳他的雙碟專輯《歷史》(HIStory)。個人方面,他開始建立自己的家庭,並創造一個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支持慈善機構最多的流行明星。
但在1993 年之後,他就再也沒在美國開展過全面的巡演或得到過新的廣告合約,他的官司麻煩也讓他正在萌芽中的電影事業沉入海底。傑克遜對許多非常親密的顧問產生了極大的懷疑,有時他的理由充分,有時卻沒有任何理由。結果,他解散了最初的商業團隊,用走馬燈般的阿諛奉承者來取而代之。
由於沒有一個穩定的顧問團隊來幫助改善和執行他的想法——並將他的創造性天才與現實連接——邁克爾•傑克遜商業王朝的財務前景變得相當黯淡。自1988 年以1.25 億美元和1995 年以1.18 億美元雙雙創下年收入高峰後,其在1998 年年收入已下滑至1 800 萬美元,在他接下來的餘生中,收入也一直在這個數字附近徘徊不前。然而他的開銷卻一如既往地保持在高位。“他確實有商業頭腦,”傑克遜在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多年的老闆沃爾特•耶尼科夫說,“他的問題在於超支。”
完美主義曾經幫助傑克遜成功創作了《顫慄》,卻也刺激他花費了越發讓人覺得離譜的時間和金錢去試圖超越。為錄製《無敵》(Invincible)專輯(該專輯於2001 年發行),他花費了3 000 萬到4 000 萬美元,而在當時,100 萬美元都是相當大的一筆預算。之後他再也沒有發行新的錄音室專輯。截至2009 年,儘管他名義上還很富有,這多虧了索尼/ATV 的股份和他個人作品的版權控股,但他還是出現了資金短缺,幾乎到了不得不變賣這些資產來償還貸款的地步。
“對所有那些一夜成名的人,尤其在他們年幼成名的時候,人們不會對他們說不。”導演喬•舒馬赫(Joel Schumacher)說。1978 年,他與邁克爾•傑克遜在電影《新綠野仙蹤》(The Wiz)中首次合作。“所以這會讓他們變成一個不能接受否定答案的人,而且他們會確保身邊的人都不會說‘不’。很多時候,你周圍的隨從可以導致你的滅亡。”
傑克遜因注射藥物過量於2009 年6 月25 日去世。這些藥物來自於他的一個隨從——他的私人醫生康拉德•莫里(Conrad Murray)。後來莫里被控過失殺人罪,獲刑入獄4 年。然而當傑克遜死亡的消息傳開後,一些令人意外的事也發生了。公眾關於他最後歲月的不堪回憶似乎漸漸淡去,而《顫慄》則強勢回歸全世界的電臺,並被大量地重複播出。
傑克遜曾經革新過的音樂錄影突然成了保護他遺產的媒介。就在他去世後的那天上午,新一代的歌迷在YouTube 上觀看了那個年輕帥氣的傑克遜在《避開》短片中通過舞蹈解決糾紛的畫面。24 小時內,這位元歌手的音樂光在MySpace 上就獲得了300 萬次的播放。那一年,傑克遜在美國賣出了800 萬張專輯——其數量幾乎是排名第二的歌手泰勒•斯威夫特(TaylorSwift)的兩倍。
就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一個重生的邁克爾•傑克遜商業王朝再度興盛起來——如今它由約翰•布蘭卡和音樂業界資深老手約翰•麥克萊恩(John McClain)聯合掌舵管理。簽下的合約當中包括《就是這樣》(This Is It)6 000 萬美元的預付款(這部電影基於傑克遜去世前的演唱會彩排),一份與索尼簽訂的價值2.5 億美元的唱片合約(史上最大的合約),以及一份與太陽馬戲團簽訂的合約,來根據傑克遜音樂製作一台巡演表演。就在邁克爾•傑克遜去世後的3 年內,這台演出讓他成為了北美的頂尖巡演藝人——並幫助他抵銷了個人債務。總之,傑克遜的遺產在他過世5 年內賺了7 億多美元,超過了這個時期內任何一個活著或已去世的音樂人。
—
為《福布斯》(Forbes)雜誌撰寫這則故事的時候,我意識到了邁克爾•傑克遜身後商業王朝的龐大——並瞭解到了他在世時積累和發展這些資產的令人著迷的幕後故事。意識到他最重要的商業舉措不止是由精明的操盤手運作,很多時候還是由傑克遜自己的智慧和直覺驅動時,我有了寫作這一本《邁克爾•傑克遜的商業王朝》的想法。
我的第一本書《心靈帝國》(Empire State of Mind),是一本聚焦Jay Z商業行為方面的傳記,作為一個業內巨頭,他的技能獲得了廣泛讚譽。我覺得我也可以用類似的角度來挖掘傑克遜的事業。但我和傑克遜之間也有一個別人可能沒有的共通點:我曾經短暫地做過童星。儘管和傑克遜經歷的童年痛苦和壓力比起來,他的經歷可以做出一張雙碟專輯,而我的經歷只能組成一個微不足道的音符,但我也確實體驗到了演藝行業裡的酸甜苦辣,那是個現實扭曲的世界。
就在傑克遜開始表演的同樣年紀時,我在《羅倫佐的油》(Lorenzo's Oil)裡飾演了同名主角,與蘇珊•薩蘭登(Susan Sarandon)和尼克•諾爾蒂(Nick Nolte)共同出演。就在我6 歲生日不久後,我開始注意到人們對我的看法發生了變化,當時我開始為比我年長1 歲的一對女孩簽名留念。但更奇怪的是,在扮演了幾個月的病童後,我每天早上需要戴著禿頭化妝頭皮,有時還需要戴一個專門設計來讓我言語不清的耳機,我開始懷疑我自己是否真的病了。
最終,我決定“提前退休”,把我的精力轉移到更有意義的追求上,比如在中學校內籃球錦標賽上奪冠等。我的父母也更願意讓我遠離演藝行業,這是邁克爾•傑克遜所未能享有的奢侈。這不是說他不願意成為一個藝人,傑克遜將無與倫比的能量帶到了他的演出中,這種能量只有如他擁有的超凡天才一般的超凡內在驅動力才能產生出來。
“舞臺就是我的家,”傑克遜在1993 年告訴奧普拉•溫弗裡(Oprah Winfrey),“在舞臺上,曾讓我感覺到最舒適的狀態,現在也依然感覺最舒服。可是一旦我走下舞臺,我就非常悲傷,我曾常常孤獨得哭出來。”
童年的磨難經歷讓他生來就處在一個完美主義和不安全感的混合體中——這個混合體滿足了他去不斷開拓音樂、舞蹈和電影新版圖的渴望——但也給他的個人幸福和商業王朝的成功帶來了負面影響。
在接下來的一頁頁書中,我會追溯傑克遜從貧困孩童到國際超級巨星一路旅程的足跡,手拿筆記本寫下我探訪的歷程,從他的出生地印第安那州加里市,到紐約阿波羅劇院,再到他的第二故鄉洛杉磯和夢幻莊園連綿起伏的群山,甚至到蒼翠美麗的愛爾蘭中部和閃耀著霓虹燈光的拉斯維加斯。
這一路,我採訪超過了100 人,他們見證了傑克遜作為音樂人的崛起——也是作為一個商業王朝的崛起——受訪者包括他的直系和旁系大家族、幫助他建立帝國的業界高管以及多個藝人和好萊塢資深人士,他們認識他,並為他工作了很多年。我的報導基於傑克遜生活中重要人物的第一手採訪,並儘量避免使用拼湊的媒體素材和第二手資訊。當我實在需要使用這些資訊時,它們大多僅限於一些有趣的細節(專輯評論、敬語、時間和日期等)。
這是一本關於邁克爾•傑克遜的商業王朝和所有與之相關內容的書,其中包括很多可以用來描述他矛盾方面的用語:一個無比自信的夢想家,有時卻困擾于不安全感;一個熱情慷慨的人,卻阻礙他的同事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一個雄心勃勃的長期規劃者,有時卻讓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協定無法完成;一個演藝行業的革命者,最終卻對個人的財務失去了控制。
他到達的高峰是任何一個人所難以達到的頂點,如果說沒有更高的話;而哪怕他的低谷,也能提供有價值的經驗教訓。這個故事是關於傑克遜如何將自己從一個窮困的鋼鐵之城的貧窮小孩轉變為一名世界上最成功的超級巨星——以及一個由他身上誕生的商業王朝——也令他成為未來數代藝人將要研讀學習的經典案例,無論他們是在舞臺上還是在董事會的會議室裡。
“他有一顆童心,但也有一顆天才的頭腦,”貝裡•戈迪說,“他是那麼親切,說話溫柔,他還是一個思考者……他想做到一切,並且他有這個能力。能做到這麼多,一生何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