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向東 2014.06.08 源自:深圳特區報
菲爾•柯林斯[Phil Collins]
總是有人無家可歸,也總是有偉大的音樂人會關注到這個弱勢群體並寫出不朽的經典名曲。菲爾•柯林斯1989年的單曲《天堂裡的另一天》一經推出就迅速在英美的各大流行音樂排行榜上奪冠。這首歌像一首敘事詩,寫一個人在面對一個向他求助的流浪者時,不顧她的各種苦痛,選擇了視而不見,獨自走開。歌者唱道:你能從臉上的皺紋認出她,你能看出她在那裡,或許她曾被迫四處漂流,因為她找不到安身之所。哦,再重新考慮一下,某一天你我剛好在天堂中相遇。歌曲中的“天堂”是對這個貌似美好的社會的有力反諷,其鏗鏘有力的節奏既像帶著憤怒的質問,又像滿懷深情的懇求,一聲聲擊打著每一個聽者的內心,讓人有一種馬上要去做點什麼的沖動。
邁克爾•傑克遜的《鏡中人》發行於1988年,堪稱這位流行音樂之王最經典的作品之一。與柯林斯的作品不同的是,它沒有將過多的筆墨放在描述無家可歸者的苦難上,而是將視線收回並聚焦於自己的內心上,用傑克遜自己的話說就是:這首歌說的是要改變世界,首先要改變自己。有一段歌詞寫道:我要從鏡中之人開始做起,我要他改變他的想法,沒有比這更清楚的資訊了,如果你想要改變這個世界,那麼先審視自己,然後做出改變。這首歌的巧妙之處是將鏡中的自己當做內心的另一個自己,從而把內心的反思活動形象地外化了。傑克遜的演唱緊鑼密鼓一般急切,那種改變觀念、重新出發的心情顯得興奮而沖動。
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
如果說柯林斯和傑克遜的兩首歌從不同的角度唱出了對社會不公和他人苦難的關切,那麼,鮑勃•迪倫1964年的《像一顆滾石》則大大豐富了這一主題的內涵,從而被《滾石》雜志評為最偉大的流行歌曲。這首歌開頭是:“有那麼個時候,你曾經衣著光鮮,你扔了個鋼公式兒給那些要飯的玩兒,帶著優越感,有那麼回事兒吧?”到最後,這位小姐發現自己也跟這些流浪漢一樣,“沒了家的方向,也無人問津”。雖然這首歌問世之初曾經讓迪倫的歌迷不大適應,但隨著時間流逝其在迪倫作品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著名樂評家馬庫斯還專門為這首歌寫了一本傳記。他認為,這首歌是對過去的總告別,所有曾經可以依賴的基礎消失了,所有肯定的前路都不見了。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自由了。這首歌不僅寫出上世紀60年代年輕人的彷徨無依,而且也寫出了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存在著的或多或少的無家可歸感。這讓我想起布爾加科夫的巨著《大師與瑪格麗特》中的一位人物——詩人伊萬,他經常以“無家漢”的筆名發表作品。後來,他目睹了匪夷所思的魔幻般的現實,但當他向別人描述這一切時卻無人相信,直到最後被關進精神病院,真的成了無家可歸的人。這個隱喻般的情節正好說明瞭人之間的隔膜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可逆轉的孤獨,與迪倫歌中的意境正有相近之處。
鮑勃•迪倫[Bob Dylan]
從《天堂裡的另一天》中的社會批判,到《鏡中人》的關注內心,再到《像一顆滾石》中對人性的深度挖掘,從為街市上的流浪漢鳴不平,到呼籲改變自己以改變世界,再到為每個人靈魂的孤獨發出深深的嘆息,不難看出每個作品的不同境界。但總體上看,這三首歌都是流行音樂中充滿了深刻的人文關懷的偉大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