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6-03-13

超越了黑與白的邁克爾•傑克遜

來源: 中國文明網    www.wenming.cn   2010-03-24  


邁克爾•傑克遜走了,離開了他曾熱愛的這個星球,去往了另一個世界,至少地球上數以億計的歌迷是這般認為的。邁克爾•傑克遜的風格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不可否認,他是這個世界最傑出、最有思想的現代人之一,無論你是喜歡他,還是反感他。太多的謠言中傷和誣告傳聞讓這個孤獨的舞者痛苦萬分,外表冷酷神秘的他內裡卻裝著一顆善良無比、疲憊脆弱的心。

傑克遜辭世之後,眾多論者結合時代風潮,從流行文化、美國文化等角度闡發他的意義,也有人將他的逝世看作一個時代終結的標誌,這些觀點固然有真知灼見;但是,對於億萬聽其聲、慕其人的歌迷來說,這些文化批判性質的標籤,似乎遮蓋了他更為重要的一面,傑克遜已經不唯是一個流行天王,他還是一種人類大愛的實踐者和象徵。

5歲出道,8歲成名,10歲出唱片,12歲成為美國冠軍歌曲歌手,25歲打破了樂壇所有的銷售和獲獎記錄,30歲被譽為“流行音樂天王”,這些都是音樂史上的全球之最。在音樂之外,他經常出入兒童病院與孤兒院探訪孩子,他一擲千金給慈善機構。2006年,吉尼斯世界紀錄頒發了一個最新認證:世界歷史上最成功的藝術家——邁克爾•傑克遜,他一個人支持了世界上39個慈善救助基金會,保持著2006年的吉尼斯世界個人慈善紀錄,是全世界以個人名義捐助慈善事業最多的人。而對於這一切,邁克爾•傑克遜只是淡然地說,“我想讓人們知道,我是一個藝人,一個出色的藝人。我熱愛歌唱,想得到人們的愛。無論我走到哪兒,都能得到世人的愛。我從心底裡熱愛世界各種族人民,真心熱愛他們。”

又有哪個音樂人獲得過多次人道主義大獎、兩次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呢?將這些其它音樂人難以企及的榮譽頒發或者提名給邁克爾•傑克遜,並非沒有道理。在他的音樂裡,始終傳達著對親人、平凡人、普通人、陌生人的關愛,超越了種族、膚色、國界、宗教信仰。邁克爾•傑克遜用他那音樂天賦、無以倫比的舞步,闡釋了自由、平等與博愛。在眾多青年人特別是他的歌迷看來,他是一個用音樂來啟蒙人類的“先知”,告誡人類反對戰爭,拒絕暴力,在他的旋律與節奏中,告訴人類要放棄仇恨,相互熱愛。這非是一個流行文化天王所能企及的高度,他已經超越了流行文化的本身,在他的音樂中,他超越了小我,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情與愛”,而將眼光放在整個人類的共同命運,共同情感之上。

在這個世界文明飛速發展的時代,饑餓、戰爭、疾病、種族仇恨、民族仇恨卻無法消除,邁克爾•傑克遜將自己的音樂作品用以告誡眾人,要用“大愛”去化解之,他的音樂所宣揚的即是一種普世價值。這是別的音樂人無法達到的高度,有他這般的思想,卻無他的音樂才華,有他的才華,卻無他這般的思想,這正是邁克爾•傑克遜不可複製之處。“我相信每個人降生於世都有原因,大部分人一生都在追求生命的目標。你認為生命的目標是什麼?”面對“美國心靈女王”奧普拉•溫弗瑞的提問,邁克爾•傑克遜平靜地說:“以可能的最佳方式去奉獻,通過音樂與舞蹈,奉獻出自己。我獻身於藝術,我相信藝術的最終目的是結合物質與精神,人類與神聖,這就是藝術存在的原因。而我,被上帝選中成為‘上天的樂器’,去把音樂、愛、和諧帶給小孩子,各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年青人和成年人。”四十多年的演藝生涯,邁克爾•傑克遜娛樂了億萬世人,現實的人們曾經詆毀他,辱駡他,而至他的死後,恍然醒悟、開始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證明他的偉大,但這“遲來的愛”已經再也無法慰藉那顆孤獨的心,彌補他曾受到的最無恥的傷害。

邁克爾•傑克遜並非只是一個溫良的“傳道者”,他也是反對歧視的號召者,嚮往平等的抗爭者,他超越了一個“美國英雄”的本身,他甚至質疑美國社會種種不公平現象,把美國政治存在黑暗,社會的冷漠以及種族平等的假面看了個透徹,“美國政府並非想像的那樣,他們不關心我們,假如羅斯福或是馬丁•路德金還活著,絕不會讓這一切發生。”於此,他是一個深刻的反省者,並非向全世界傳遞“美國式的文化”,他所要傳遞的只有“自由、平等、博愛”,純粹無暇,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註定在現實中痛苦萬分,邁克爾•傑克遜並不能真正得到他音樂中祈求的,如“戰爭停止”,所以只能盡己所能地做做慈善,而這,對於一個音樂人,就已經足夠了。

邁克爾•傑克遜1993年接受奧普拉•溫弗瑞專訪時說:“我喜歡為孩子做點事情。我效法耶穌,他主張保持童心,愛護孩子,像孩子一樣純真。以孩子的眼光欣賞奇妙的世界。我很欣賞這點!”現在想來,邁克爾•傑克遜就是個害羞的孩子,只是登上舞臺,他就成了無以倫比的邁克爾•傑克遜。這個天真、純潔、充滿著愛意的孩子,好奇的看著這個黑白的世界,輝煌過,卻又無奈地走了,他儼然已經超越了黑與白,大約他自己並不知曉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